近年来,达州市供销合作社以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狠抓“三社”建设(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努力在打基础、强服务上下功夫,助推系统扶贫攻坚。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供销社发展基层供销社178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30家,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929个。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帮助农民实现人均增收年增长15%以上。
基层供销社恢复重组迈出新步伐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也是供销社发展壮大的基础。全市供销社坚持“建办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供销社的网点和人才资源,广泛吸纳农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社会能人和农民社员入社,多形式组建经营与服务并举的新型基层供销社。如基层社保留较好的达川区、大竹县、宣汉县,以创建标杆基层社为抓手,在原中心供销社所辖乡(镇)建设基层供销社分社,强化中心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避免简单的组织撤并,不仅壮大了中心社实力,同时推动了全县基层社的建设和发展。基层社空白县万源、开江、通川,通过社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为载体,下伸经营服务网络等方式恢复重组新型基层供销社,使其逐步担负起建设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组织者与落实者职责,逐步消除基层社空白点,努力打牢为农服务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各级供销社充分发挥地处农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优势,根据当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及农民自愿程度,通过自建、引领、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以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系统合作社规范发展,共发展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14家。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大竹县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通川区应三红红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由单一的种植向加工、冷链、流通等领域延伸,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入社农户得到更多实惠。目前,全市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35476个,其中农民成员34175人,联结农户13.22万户,供销社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水平得到新加强
农村综合服务社是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终端,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各级供销社主动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民生活社区化的新趋势,依托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资源,加快综合服务社建设步伐,让更多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放心的生产生活服务。一是创新探索服务新模式。达川区、宣汉县积极探索“两委一社”模式,通过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依托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建立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实现村级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丰富综合服务社建设内容,生产服务从农资供应向农业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延伸,生活服务从日用消费品供应向文体娱乐、劳动就业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拓展,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水平。如宣汉县南坝镇沙湾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引入养老、幼教、医疗、文化、代理代办等新兴业务,规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服务项目多,能切实为当地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受广大村民的好评,实现了政府、供销社、农民“三满意”。三是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全市供销社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人力和财力,优先在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内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供销社的综合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共在幸福美丽新村、新农村综合体以及新村聚居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116个,充分展示了新型供销社的良好形象。